患者宋某,女,52岁,农民。患II型糖尿病九年余,2013年12月6日初诊。
病史:九年来前期服用消渴丸及二甲双胍等药,两年前因腿部外伤住院,伤愈后改用打胰岛素治疗,一天二次,早上22个单位,晚上20个单位。同时服用二甲双胍0.5g,一次一片,一日二次。但血糖常会在8.5--15.0mmoL上下浮动。近来出现便秘、口臭、眼昏、头晕等症状,特来求中医治疗。
检查:舌苔黄腻、口干、咽红肿,脉浮弦数,形体稍胖,面色潮红,空腹血糖13.4mmoL,血压150/90mmHg。
辩证:患者久病“消渴”,已伤及肝、脾、肾,耗伤阴津,腑气不通,故便秘、口臭、咽部红肿。肝阳上亢,而血压升高,眼昏头晕,血糖升高。
诊断:肝阳上亢,耗伤阴津。消渴病便秘。
治法:润肠通便,平肝养阴。
处方:九制大黄丸,一次六克,一天二次,口服。
明目地黄丸(浓缩丸),一次十丸,一天三次,口服。
以上所用胰岛素和二甲双胍继续用,用药七天。
二诊:2013年12月14日患者复诊。
主诉:各种症状都明显好转,血糖空腹9.1mmoL,血压130/90mmHg。
处方:效不更方,再用上药七天。
三诊:2013年12月22号患者再来我所诊治。
主诉:用半月药以来,大便已顺畅,口臭消失,空腹血糖已降至6.8mmoL。20号晚十点出现低血糖现象,心慌汗出。眼昏头晕明显改善,血压130/85mmHg。
处方:九制大黄丸,一次三克,一日二次,口服。
明目地黄丸(浓缩丸),一次十丸,一天三次,口服。
胰岛素减为早20单位,晚18单位。
二甲双胍改为0.25g,一次一片,一日三次。
再用半月。
四诊:2014年1月7号来诊,空腹血糖已降至5.6mmoL/L,血压125/80mmHg。便秘症已痊愈。
处方:胰岛素改为早18单位,晚20单位。
九制大黄丸继续服用,一日三克,睡前服。
明目地黄丸续服。
按语:中医治病求其标本兼治,糖尿病患者就是肝、脾、肾共同之为病。患者久病伤阴耗津,而出现阴虚燥热、便干、口臭、苔黄、咽痛,乃实热之症。治疗需要平肝养阴润燥,九制大黄丸是通过九道工序炮制,寒凉泻下的性能已变为苦降润下性能。苦降对血糖有平降之作用。通过这个病人的治疗,就能说明九制大黄丸有降血糖的功效。
注:本文为医生经验心得,仅作参考交流,各地医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治疗方案。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和经济责任!
上一篇: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透皮贴敷疗法